热点
版块
排行
设施
无极县启动战时应急机制以来,公路站及时安排部署各项防疫工作。
1月5日启动战时应急机制以来,无极公路站及时安排部署各项防疫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在身边,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提起精神对抗疫情。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日夜兼程,逐一排查外来人员,充分发
无极县郝庄乡西郝庄村一位确诊患者的经历——千方百计解民忧,确诊患者感党恩
对于郝庄乡西郝庄村谷某一家人来说,过去的一周里,他们的心情犹如过山车般起落。回想起自己的经历,谷某仍然心有余悸。“我真心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和重视!”他发自肺腑地说。谷某

03月

19

户外活动
户外健身缓解疲劳,减压健身,健康出行你我他
5321/13025
版主:暂无版主
音乐时尚
好听的歌曲一起分享……
595/1394
581/748
669/1224
版主:乔峰1
167/519
版主:鹤舞白沙
1096/1909
版主:暂无版主
69/170
版主:暂无版主
心情故事
主贴:4016,回帖:12018
文学艺术
主贴:404,回帖:1005
版主:暂无版主
无极镇

无极镇

今日:4
无极镇(Wuji Zhen) 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76851人。该镇始建于北魏。北魏在此修建县城,该村随之出现,因为于县城东门外,曾名东关厢、东中铺,后改为东关。因镇政府驻扎该村,故称城关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和建国后属一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9年为无极公社无极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1984年恢复城关镇,1988年更名无极镇。
704/1392
郭庄镇
位于县城西北10千米处。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43636人。该镇始建于明代。明代“靖难之变”后山西洪洞县居民来此定居,郭姓居多取名郭庄。因镇政府在此村称之郭庄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属五区,建国初期属三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9年为郭庄公社郭庄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1985年恢复镇建制。
41/107
张段固镇
张段固镇(Zhangduangu Zhen) 位于县城南8千米处。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40916人。 唐代有张、段、固三姓首先在此定居,合三代之姓取名张段固村。因镇政府在此村称之张段固镇。建国前属二区,建国初期属一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9年为无极公社张段固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改为建制镇。
81/161
大陈镇
大陈镇(Daichen Zhen) 位于县城9千米处。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31297人。 明代“靖难之变”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陈姓大夫在此立庄取名大陈,因镇政府在该村称之大陈镇。民国时属七区,建国初期属五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9年为大陈公社大陈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改为建制镇。
30/69
北苏镇
位于县城西14千米处。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54639人。唐后期一部分人迁往村南称之南苏,此村遂名北苏。因镇政府驻扎此村,名北苏镇。该镇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属五区,建国初期属三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9年为高头公社北苏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改为建制镇。
31/81
七汲镇
位于县城东6千米处。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1584人。 相传西汉时该村街内为一古河,人们分居两岸,为便于相互往来,在河上建起七座小桥,以此取名七汲。因镇政府驻在该村七汲称之七汲镇。建国前属八区,建国初期属五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驻地东汉村,1959年为无极公社东汉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驻地移至七汲。1983年建乡,1985年改为建制镇。
53/119
郝庄乡
位于县城西南16千米处。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7786人。明代郝、张两姓在此定居,取名郝张村,后随字音演变称郝庄。1963年人民公社驻地迁至中郝庄,1983年改称郝庄乡。建国前属三区,建国初期属二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9年为高头公社陈村生产管理区,驻陈村,1963年公社驻地迁至中郝庄。1983年改为郝庄乡。
45/80
里城道乡
位于县城北偏西7.5千米处。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40411人。 唐代有一姓李官员在此修建通往县城大道,故取名李城道,后演变为里城道,乡政府驻地该村,定名里城道乡。历史沿革 建国前属六区,建国初期属四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7年为郭庄公社里城道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乡至今。
32/70
南流乡
 位于县城东北11.5千米处。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4802人。 南流原座于沙河故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人称南“难流”,清朝兴修水利,引水向南,改“难”为“南”称南流。因乡政府在该村称之南流乡。建国前属七区,建国初期属五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为大陈公社南流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
9/18
东侯坊乡
位于县城西6千米处。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48665人。清光绪载:“汉侯坊陵高耸如山,传为古迹。在县西13华里《环宇记》中山靖王刘胜七代孙封资亭侯,弥子(外甥)葬于此,号为侯坊陵……”,冠以方位陵以东取名东侯坊。因乡政府驻东侯坊村,称之东侯坊乡。建国前属五区,建国初期属三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为大乡,1959年为郭庄公社东侯坊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
32/61
高头回族乡
位于县城西南10.5千米处。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33722人。相传,明代原有白氏三兄弟居于北苏,后来一迁郭庄,一迁高头,一留北苏。高头村址地势低洼,常受水灾,人们向往高地,其意而名曰高头。因乡政府驻此高头村,名高头乡。建国前属三区,建国初期属二区,1953年建小乡,1956年并大乡,1958年曾称民族乡,1959年为高头公社高头生产管理区,1962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乡,同年改称回族乡。
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