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30年前的无极城,你还记得吗?

  • 妲己再美终是妃
楼主回复
  • 阅读:1522
  • 回复:0
  • 发表于:2025/4/27 16:59:06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无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东经114.96北纬38.16的交叉点上有一座城,在岁月的长河中,这座城饱经风雨,历尽沧桑,任由改朝换代、天灾人祸,都没有停下她向前的脚步,她叫做无极。

春夏秋冬的轮回,前赴后继的建设,每一段记忆,都深埋在无极人的心中。 日历可以往前翻,相册也可以往前翻,而属于我们的年龄却不能往后倒了。站在无极的街头,已经无法凭借记忆在脑海中回放30年前的街景城貌了。
我们穿越时空,用微信来概括一下我们无极县城的如烟往事。不变的是无极二字和经纬度,改变的是空间,是城容,是我们。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现在的幸福大厦前身是无极的人民银行,八十年代的交通工具一目了然,门前的商业零售网点也显而易见,这个地段现在仍是商业网点,只是经历30年规模更大,在那时“搞活经济,振兴中华”的口号下,无极人的行动是从一个小摊开始,一步步成为商业大厦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民商场可是那时全县最高端的购物场所,你还记得那时商城门口停车费尤其是小拉车是多少钱?我们的购买力提升了多少,拥堵指数就提升了多少,那时候门前冷落车马稀,改革开放刚开始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30年过去了,政府大门如果还保留这个面貌该多好呀,朴实无华的几排平房,同样也锐意进取地领导了全县的改革开放大业。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80年代享誉国内的“无极之路”,两边的杨树还不挺拔,刚刚栽种不久。在后来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绿色长廊成为往返石家庄贯穿无极东西的大动脉,现在从北苏以东杨树都被砍了,树砍了再种上,路窄了再拓宽,但年轮无法累加了,车辆无法递减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无极,红绿灯被用作一个地名很多年,那是无极路修好之后才开始的, 以前这个地段叫西门脸儿。上图是红绿灯以东的街道,没有拓宽之前,也已经是商业繁华地段了。记得我上小学时路南的商场发生了一次火灾,震惊全县,损失很大。不同的是30年前新华书店在最繁华地段,如今商业更加繁荣,而书店不在,一座县城的心脏也没有书香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西门脸儿,1987年的街道,无极路向西走。高楼大厦在87年之后哪一年一座座地建起来的,记不清了,可以说无极县城没过三五年就会大变样。那个年代西门脸儿的饭铺最多了。往南拐路西都是卖吃食的。相信不少人还有很多在此吃饭的记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就是80年代的幸福街,那时还是村里的普通小街,但人们的生活都在奔往幸福的大路上了,就像那个年代要想春起来翻盖房子就要冬天买下砖一样,要想搞城市建设,就要先搞活经济,解放思想。现在的小孩可以看看,那时候做饭都烧棒子秸子,房前屋后都得堆满呀。幸福街的一个重要标志,东中铺村的水塔前两年也拆了,上边的大喇叭也退休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拓宽前的无极路东中铺路段,路北的人民礼堂如今已经被改为街心公园,里边的城隍庙还在,后来修建的闻鸡起舞的碑廊成了无极县城的一个文化亮点。路南的房屋连同三层的文化馆都被拆完拓成街道了,现在的文化馆南移好几十米重建起来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就是幸福街和无极路的交叉口。路南两侧分别是“燕刚饭店”和“金茂饭店”,那个年代可算是东中铺乃至全县城最早从事餐饮行业的两个老板呀。路南蓝砖墙上文化大革命的标语斑驳可见,饭馆门口滑秸垛边上的摩托车就停了三辆,那时可是十足的奢侈品呀,说明咱们无极的致富能手们早已经突飞猛进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是无极路(那时叫中心路)的西中铺路段,菜市场的场景你还记得吗?远处的路口是牛市街,人民邮电在路南,后来才改建到路北。大二八车子,街头难觅。新鲜的蔬菜都是自己家里地种的,赶着驴车,拉着小拉车到县城里卖一天。30年过去,那时候可能谁也不会想到,到现在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是那时令人放心的蔬菜却不寻常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80年代的花园街,光明街以东的路段,如今路南已经是中央公馆的楼盘了。那时候路上绿荫如盖,给人一份清凉。路旁汽车的形状还跟民国电影里一样,被人们当做稀罕物件驻足欣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是1990年9月份的花园路,无极中学的学生们在上体育课,道路正在施工平整。县城东半部尽收眼底。大操场如今变成了大工地,永远消失了。高楼大厦能换来GDP,但再多GDP却永远换不来大操场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是县城的西半部分,远处磷肥厂的设备高耸,西边的三层建筑是西关实验学校的教学楼,县城从北到南一览无余,那时候县城里的建筑都很低矮,树木很多,宛若一座绿城。
前几年《平凡的世界》在各大卫视热播,路遥先生这部伟大的作品再一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思想的解放、个人的奋斗都是如此的艰难,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生活场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人物形象,都让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30多年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时代。同样,在我们无极也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过渡,抚今追昔,遥想那个艰苦的岁月,看看如今多彩的生活,有些东西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也有些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得失之间的感慨无论怎样,都无法寻找那个已经远去的世界
攀哥和好多同学以及微信群里的乡亲们一起讨论《平凡的世界》,也一起感怀我们在无极度过的那个相距遥远又似乎一直没能远离开的时代!
借助曾任无极报社社长张承文先生的老照片,我们再次呈现那个曾经生活的时代!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是无极路(当时叫中心路)和幸福街(当时叫南大街)交叉口,这咱们无极的主干道一到雨天,路上全是泥白粥。这样的道路,如今在无极任何一个村里也找不着了。但当时这就是咱们县城的主干道呀。在路南城里头赫赫有名的“金茂饭店”下过馆子的乡亲们举下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难以想象,就在20多年前,我们还处在一个行路难的时代。大街里全是泥,小街里也木有干巴道。顺着墙根沿着走,还连雨鞋也买不起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小雨成了泥白粥,大雨成了通天河。这是无极路东关村这一截子,这潢潢哩水,三辆驴车通过这半尺深的水。只有拖拉机和牲口车才能畅通无阻呀。年轻人们,知道么,原来在无极东关也能站在自己门口来看一条大河波浪宽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中昌路上也一样,一看用砖砌成的保护树木的这个东东,就知道是中昌路,小时候对这个印象很深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88年冬天到89年春天,无极路拓宽改建以后,就彻底改观了,无极县城里的主干道告别了“泥白粥”时代了。交通工具还是停留在二八大自行车时代。街上的汽车真少呀。那时候无极路修的真宽呀,现在虽然有些窄了,要知道那时候县领导们对满城自行车的交通设计多么超前和规划长远呀。不得不佩服那时主政者的眼界和思路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984年咱们无极农村里老百姓看戏是这样的场景,男女老少,人山人海呀!那时候的围巾可以说是妇女们的标配,而那时候的帽子也是汉们的重要行头。这大戏演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又开始演戏了。这种围巾和帽子如今可不好找了,再就是嘛样的大戏也吸引不了这多的人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咱们县城里也是一样,老百姓们对文艺活动的狂热,因为被文革压抑了太久。无极的吹奏艺术一直是咱们的传统,站在司机楼上的表演者已经成为了万目所瞩的大明星了。一年到头能看到这样的表演也是稀罕哩不行。估计以后再有什么表演也不可能重现这样的观众数量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时候的小孩子们都是这样的,不知道这张图上的四个小孩的孩子能不能看到这图片。我们小时候的衣着还不如这呢。最右边小孩的皮帽子就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呀。教室里生煤火炉子的记忆至今印象深刻,拿玉米轴(咱无极也叫棒子沁)还是小事,关键是下午放学不会封火,第二天早晨煤火给封死了,一开教室门,班长就得笼火,整个教室里乌烟瘴气烟熏火燎哩,成为中国教育史个人成长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是1985年的无极农贸市场上一位儿童,如今这小孩应该也是不惑之年了吧。在当时,这警察帽(大盖帽)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呀。我记得我上初一时,一个同学带到学校去一个警察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央求人家让自己戴一下。这小孩的服装现在看着土气,那时候一看就知道是买的现成的高级成衣呀,自己家做衣服是没有商标和字母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时候,咱们无极的大集是这样的。头年里扯上几尺布,自己做衣裳,可是重要的支出和消费。生活虽然还不富裕,但是奔头越来越好,挣钱的机会也日益增多。能买个军装绿的大氅,又暖和,晚上睡觉又能当压封,是很多人向往的。现在轻薄到几无重量的羽绒服已经成为冬日基本服装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时候,咱无极农贸市场上赶集的女士和男士们着装和打扮是这样滴!“颜色革命”的改变已经开始,看,万绿从中一点红!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个时候,咱们无极乡村家家户户住的房子基本是这样的。丰收的玉米棒子摆了一院。这个蓝砖房子,这样的门窗在现在的农村里也很少见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夏天哩吃饭在院子里。不由的让人想起小时候,在自己家院子里的大树底下,吃饭的场景,虽然吃的很简单,但是过得很快乐。有时候在外头玩儿,大人还站到房上去吆喝自己的孩子赶紧回来吃饭了。一吆喝就听见了。赶紧回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土炕和暖气已经有机结合和谐在一起。冬天里烧棒子秸子要殴炕的年代早就过去了,村里有的老人还愿意保留觉得睡炕舒拓。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曾经辉煌的邱氏鼠药厂在当时是我们县的明星企业。产值怎么样先不说,在全国的知名度肯定是全县最高的。种种原因没有坚持到现在,不得不说是我们县工业上的一个遗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多么朴实的标语,多么深入人心的口号。如今这个厂的旧址也成了住宅楼了。县办工业终将走向消亡,让位于民营企业,和全国的大形势大气候一样。在县办工厂里上班曾经是多么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是铁饭碗其实是不存在的,紧跟时代才是铁饭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80年代在人民礼堂举行的干部表彰大会。那个年代的大会可是解放思想的大会。鼓励人们干个体,走勤劳致富路,干部的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个年代风清气正,鼓足干劲,结束了文革十年的压抑,在重新走上的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争先恐后迈开步子。
80年代各个村镇的劳动模范们,胸佩大红花,手捧大奖状,有的搞养殖,有的搞加工,热火朝天,劳动模范其实也是致富能手,在村里率先富起来,成了别人竞相模仿的榜样。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个时候,我们县里领导干部们还是标准的四个兜兜的蓝色中山装,西服和领带还没出现,这是1985年11月我们县农贸市场正式落成的典礼上,领导讲话。这三十年前的迎客松镜匾估计也不好找到了,但是却迎来了我们县城乡贸易流通的新时代。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短短三十年,无极也是中国的缩影。巨大变化,来自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来自时代大潮的前进。现在在全县城乡,找到30年前的房屋街道已经很难了,只有通过这些老照片,帮助上岁数的老人们忆往昔峥嵘岁月,帮助年轻人和小孩们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最后用一张无极现在的照片来对照一下巨大的变迁吧!那个年代的无极城,你还记得吗?这个年代的无极城,你还回来过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来源:无极味道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