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叫无极,地灵人杰,美丽而大气。 平原是无极的基本特色,海平面高差不过二三十米,真正的一马平川,视野开阔,道路像蜘蛛网一般,四通八达。发达的交通网,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或许转眼间已北上京都,或在不经意间去省城乘上了开往南方的列车。人们不管是行进在公路,还是漫步在乡间小道,都会让人感受到笔直的美妙。就连笔直本身也构成了美的线条,给人指示着前进的方向。这给了行人四处嘹望的心情,一望无际,显示出它的胸怀。随意一个180度的转脸,好几公里内的田野、村庄和树木尽收眼底,它们共同编织着平原的主色调。那种四季变化的绿色,扑面而来,和蓝天一起形成巨大的梦幻般的“飞碟”。 这里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约十三摄氏度。天气变化呈现出多样性,风雨雷电,浓雾飞雪,都随着季节的来临而从天而降,给人们认识自然万象提供了现实标本。无极的百姓早就总结出了反映气候的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真是再形象不过的比喻,把人从中秋月圆的夜晚,引向广袤无垠的冬季。而这雪花飘飘,寒冬腊月,又被几行歌谣一网打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春打头,七九八九抬头看柳。”自然,过了年就不一样了,《无极县志》载,“三月花发,一望佳丽”,又是多么遐想翩翩和诗情画意!使人不能不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佳句,这唐代诗人岑参的灵感,也似乎来自无极的春色。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给了人美不胜收的意象。一年之中,田野里的庄稼是平原风景当之无愧的名角儿,那五彩缤纷的大地,好似是她们的霓裳,多么壮丽!春季里的冬小麦是这的公主,遍地的绿色围绕着村庄,像铺了一层地毯,一个接一个,风一来,形成一道道波浪。每每轻轻扫过这麦海麦浪,人的心境就会被感染的如麦田一样的纯粹,并且不断地荡漾。这个季节,小麦生长很快,村里人叫拔节,晚上,一走近麦地,就会听到轻微的嚓嚓声。到了五六月份,收割的日子快到的时候,麦穗就会整齐有序的呈现出来,在风的催促下,她们摇身一变,成了金色的,远远看去,田地里一片微笑。哦,我好象看到了乡亲那一张张喜悦的脸。小麦头收的时候,玉米的种子已经在地里发芽了。只等秋天一到,一人多高的玉米就满地都是了。玉米的穗子,胜过女人们手头上的丝线。细细的软软的,黄的红的绿的,太漂亮了!她们紧紧地裹着玉米,显得这果实是多么珍贵!如果再吃上一口鲜嫩的煮玉米,那口感是何等的爽啊。 玉米当然是秋天的大腕,那金灿灿的谷子,白花花的棉花,都毫不逊色呢。特别是果园,简直是独步天下,给这曾经的梨乡弹奏出一曲古韵。梨园最美的是四月中旬花儿盛开时,“万倾梨园似雪如玉,二十里花海飘香醉人。”葱绿的麦苗,橙黄的油菜花,鲜花的桃花点缀在洁白如云的花海中,好一个“雪”的靓丽世界。万顷梨园含烟带雨,飞雪敝日,蜂飞蝶舞,李白“梨花千树雪”的诗句,难道不是取材于这里吗?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有《梨化诗》赞:“千花万花不甚爱,只有梨花白脑人,肠断当年携酒地,一株香雪媚青春。”除了梨树,无极的苹果、桃子、杏等也常见得很,她们在花的海洋中各领风骚,春光占尽,尤其是桃花,自古就是和梨花相媲美的花神,远远望去,粉红一片,素有“人面桃花”之称。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下著名的桃花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如果说桃梨雅观,那么菜园则飘洒着芸芸众生的口香。无极的菜园不仅在村边的地里,还长在农家小院。西红柿、黄瓜、葫芦、豆角,数不清多少种蔬菜在这里开花结果,争芳斗艳,组成了农家的交响乐、百花园。在摘采的时节,乡亲们站在果园或者菜地当中,甜蜜的仿佛自身也成为丰硕的果实。长在平原农村的人,儿时上树摘枣,窝棚里吃瓜的记忆,早已筑成心底里永不退色的风景。 虽说无极没山,但平原的河流与平原的生命息息相关。滹沱河是无极的母亲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来到平原。可以说是滹沱河、木刀沟等河流造就了我们的家乡。明朝秀才黄照笔下的滋河风光旖旎至极,他在《滋水桃红》中写道:“滋川抵得武陵溪,夹岸桃花锦浪低。照水无言千叶丽,临春欲笑一禽啼。城边错绣风徐剪,村外寻源舟自迷。寄语深浅开有主,刘郎去后属谁题。”千百年来,河流带给平原人的笑容和愁苦都同样地深刻,鱼米之乡的美誉早成了历史的符号,河床现在给人的印象是沙荒与苍茫。但是河依然是平原的血脉,它和平原相互拥抱,溶为一体,是平原风景中当之无愧的彩虹。走进平原,可以不去看河,但不能不看河堤。河堤在平原上龙一样盘符着,连绵百里,甚为执着。位于无极城北的木刀沟河堤,那里杨柳依依,曲径通幽,不管乘凉还是赏景,都是风情中最美的乐府。站在河堤,打破了平视的惯性,让眼前的景物都有了层次感。无极,我的故乡,一下子更为生动了。 是呵,无极民风朴素,风情别样,到农家喝碗小米粥,或者参加一次具有民俗情调的婚礼,都会是一次次新颖的别出心裁的体验。这里文化遗迹丰厚,这里每一个村庄,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古燕赵多慷慨悲壮之士,甄洛、刘琨、刘禹锡等历史文化名人,至今都闪耀着璀璨的光辉。的确,无极源远流长的历史,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灿烂淳厚的乡土文化遗迹,使一批民间艺术在新世纪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