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作者:吴营洲
包公,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史载,包公起任天长县(今属安徽)知县,后升开封府尹,又升龙图阁学士。
无极县,地处河北中部,始建于西汉,初名毋极,唐时改为现称。
坦率地讲,包公与无极,实为风马牛,互无瓜葛,然而在无极境内,竟有许多有关包公的传说。
相传,包公赴京赶考,途经定远县(相传今无极)。中午时分,又累又饿,遂进了一家饭铺,要了张烙饼,要了碗汤。刚刚坐定,便有人和他搭讪,问他干吗去?包公实话实说:“赶考。”那人一听就笑了:“人道是白脸秀才,就你这样,黑炭似的,也敢赴京?”包公听罢,赧然无语。那人喝了点酒,越发来劲儿,就对包公说:“冲你这长相,我敢打赌,你要是考上了,我情愿让你往我的鼻子里灌上三碗老陈醋。”当时,饭铺里人很多,包公的脸挂不住了,就对那人赌誓说:“我要是考上了,第一任,就来定远做知县。”
不久,考场发榜,包公果然高中。并经呈请获准,果然做了定远知县。(相传,包公到了定远,首先找到了那个和他打赌的人。不过,包公对灌醋的事儿只字不提,倒和那人拜了干兄弟。)
相传,包公赴任后,处理的第一桩案子,就是断乌盆。
定远县北丰村,地处古磁河畔,偏僻荒凉。该村,有家烧盆的窑。一天,有个在外做买卖的山西人,年底回家途经这里,见天色已晚,不敢夜行,就走进窑门对烧窑的说:“天黑了,就让我在这儿借个宿吧。”烧窑的答应了。然而,更深人静后,烧窑的见财起意,害死了这个山西人,并将人家烧骨为灰,和泥轮了个盆。这个盆,后被张段固村的光棍老汉张别古买了去。夜里,张别古起夜,那盆开口道:“你别冲我尿尿哇!”张别古起初很是惊恐,后经细问,方知了事情原委。张别古耿直侠义,第二天一大早,就提着盆到了县衙。长话短说吧,后经包公一番“智审”,终于将烧窑人缉拿归案。(相传,京剧《乌盆记》就是由此改编而成。)
相传,此后,由于包公的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使得定远境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父慈子孝,政通人和。一天,皇帝降旨,调包公到大理寺任职。消息传开,定远百姓神伤不已,大家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留住包公。有人说:“天一亮包公就要上路了。这样吧,咱们把所有的鸡都杀掉。鸡不叫了,天不就不亮了吗?天不亮,包公不就走不成了吗?”大家一听在理,就分头行动起来。再说包公,早就打点好了行装准备悄悄上路,可就是听不见鸡打鸣儿!等他出门想打看一下的时候,方见沿街站满了父老乡亲,一个个泪水盈盈。包公得悉内情后,慨叹道:“我怎么报答大家的深情厚谊呢?就把县名改为‘无鸡’来做纪念吧。”
自此,定远县就被人们改成了“无鸡”县,以后又转音成了“无极”县。
我知道,就信史而言,包公不曾在无极任过职,无极也不曾称过定远,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无极县西关村,竟然建有一座包公祠,这实为一般县邑所未有。据《无极县志》载:“包公祠,位于西关村中央三岔路口处,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正殿3间,约150平方米。相传建于宋朝,历经元、明、清、民国各代,本世纪50年代被毁。”并载:“《重修包公祠记》碑原立祠前,祠毁后被运往田地里用以盖井使用,1986年春文物普查时在木刀沟沙丘里挖掘出,现收藏于县文化馆内。”
这,仅仅是因为包公的廉正清明、铁面无私,无极人才对他如此爱戴吗?